港府出招應對“關稅戰”

美國實施“對等關稅”政策引發全球混亂,但在危機中總會孕育機遇。例如,香港特區政府已明確表示將繼續維持自由港的定位,這意味著不會跟隨內地對美國加征34%的報復性關稅。

在這種情況下,香港的購物天堂形象有望復蘇,能夠吸引美國遊客前來購買iPhone、相機和運動鞋,同時也能向內地消費者銷售如Intel晶片、Hershey’s巧克力和Zippo打火機等美國製造的產品。然而,正如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所言,關稅戰中沒有人能獨善其身,香港必須警惕潛在的間接影響。

在8日上午的行政會議前,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會見媒體時對美國的做法進行了嚴厲批評。他指出,美國此舉背離了自由貿易原則,嚴重破壞了國際社會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規則,表現出霸淩和粗暴的態度。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,還對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化進程造成了嚴重影響,給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帶來了巨大風險。

李家超提到,上周美國宣佈對多個貿易夥伴徵收所謂的“對等關稅”,香港的產品也受到影響,面臨34%的關稅。加上之前宣佈的20%關稅,香港產品的總關稅達到了54%。作為國際自由港,香港短期內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衝擊,尤其是中小企業和跨境電商等領域。

他還指出,從貿易數據來看,去年香港對美國的出口僅占總出口的0.1%。而美國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中的市場份額,從2018年的8.6%降至去年的6.5%。相對而言,東盟的市場份額則從7.4%上升至8.7%,自2019年起,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。這一變化表明,香港的貿易結構正在逐步調整,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在降低,而與東盟等地區的貿易聯繫日益緊密。

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強調,香港將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,實施自由貿易政策,確保貨物、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動。特區政府將持續監測市場變化,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支持,並與多個部門協同採取全天候、聯動式的市場監控,以防範金融風險。

首页
移民国家
在线咨询
定制咨询